第四章“我就是一切.” 自恋型人格 4  危险人格识别术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4)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tshu.com/43187/5.html

海达·娜斯鲍姆及其养女伊丽莎白·斯坦伯格的遭遇就是与自恋狂一同生活的真实写照。娜斯鲍姆1975年认识了乔尔·斯坦伯格,用她的话说,当时她觉得斯坦伯格就是她“心中的男神”。娜斯鲍姆是一名图书编辑,她听从斯坦伯格的指点发展自己的事业,但跟他一起生活却远非想象中那么美好。他总是对她横加指责,对她的贬损甚至到了逼她像狗一样在地上四肢爬行的地步。他几乎每天都要打她,打得她的脸都破了相。1987年,他在一时气愤之下迁怒于6岁的养女,将其打死。这个悲惨的事例告诉我们:跟自恋型人格共处的时间久了,就会变得顺从而麻木。检察官认为,娜斯鲍姆长久以来饱受斯坦伯格的残酷虐待,在看到后者向女儿施虐时已经“不能”挺身而出去保护那个无辜的孩子,也“不敢”去打电话叫救护车。娜斯鲍姆的反应正是“受虐妇女综合征”[9]的表现。30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她们母女俩的惨剧,我都感到一阵心痛。当然,并非所有与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相处的人都会遭遇到娜斯鲍姆母女那样的虐待。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我所遇到的,所有与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共处的人都曾对我说过—不管以何种方式,不论到何种程度,对方都绝不允许他们有一点点得意之处。那是一种什么感觉?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卑微”、“渺小”、“低人一等”。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自恋型人格的人际关系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做不到像常人一样表达爱。对他们来说,“爱”是有条件的,不能白送;换句话说,就是“我为你做这件事,但我希望你能……作为回报”。对自恋者来说,“爱”就是quid pro quo[10]—“交换”。不利己是不可能的。从那些曾与自恋者相爱的人口中,我常常听到这样的描述:开始时他们都被那人的魅力、智慧、体贴等完美表现迷得晕头转向。其实对任何人来说,自恋者的气质和魅力都是无法抵挡的。但是一旦你把身心交付给他们,对方的魅力就会立刻消失殆尽,迷惘中的你始终无法把先前那个万人迷与眼前这个冷眉冷眼、颐指气使的人重合起来。下班回家时,自恋者会要求只要他们一进门,所有人就得停下手里的事,听他安排。如果他们没有工作而待在家里,那么你的存在就是为了迎合他们的需要。并且,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不会满足。身为自恋者的配偶,你的外表、习惯、口味、喜欢的运动、个人能力等没有一样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的批评和苛责方式包括:嫌弃的眼神或表情、挑剔唠叨、私下或当着外人的面羞辱你。我曾问一位女士她丈夫多久批评她一次,她的回答发人深省:“每天。我跟他在一起的每一天。在他眼里,我就没做对过哪怕一件事。他还教唆孩子们也来指责、嘲笑我。”一个朋友(现已离婚)曾对我说,每次给前妻买礼物都要选上好几个小时,只为能让她称心。可当他把礼物送给她时,她却总是随手往柜子上一扔说:“谢谢。”就像他帮忙端了一杯水给她一样。她连包装都懒得打开[11]。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很多年来她每次都这样,他也终于明白过来,她根本不在乎他,后来他才发现,她看中的并不是他这个人,而是利用他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这种贬低他人价值的做法与自恋型人格的特征相一致。想让别人感觉卑微吗?贬损其努力,拒绝其好意,对与其相关的事不感兴趣。自恋型人格正是这么做的,伤害也正是这么产生的。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外表的光鲜,却会给他人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米莉亚的遭遇就是这样。她到fbi寻求帮助,因为她丈夫已经移居海外,一分钱都没留给她。她想让fbi帮忙找到他,把联名账户里的钱要回来。据米莉亚所说,她的丈夫痴迷于购买高档住宅、豪车、名贵珠宝,还加入了两个乡村俱乐部。米莉亚说,当他突然开口要求她减少外出、缩减度假、少给孩子们买衣服、在食物方面也要减少花费时,她就觉得不大对劲了。前几个要求都可以容忍,可节衣缩食实在说不过去。他每个月要往乡村俱乐部里交3000美元会费,却要求家里这么节省。因为她没有工作,不知道家里的财务状况究竟怎样,于是就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只是转过头随口答道:“我们破产了。”他们在银行里一分钱都没有了。纵然欠下了数百万外债,他仍在自恋型人格的驱动下维持自己的公共形象。也就是说,他仍要每周做头发、修指甲,仍要保留乡村俱乐部的会员身份,而米莉亚却要在省吃俭用中“战战兢兢、惶恐度日”。最后,他跑了—撇下她和孩子逃离了美国,从此杳无音信;而米莉亚变得一贫如洗、山穷水尽,还背负着庞大的债务—因为有些贷款是他们夫妇俩共同签署的。从那时起,每接到一个债权人或律师打来催债的电话,她就为他的冷酷无情而震惊。最后,她终于在海外找到他了,可他是怎么说的呢?“我又不欠你什么。要不是我,这些年你能过得这么好吗?你跟着我住进了高档小区啊。你得感谢我才对。”与米莉亚相比,金姆的经历虽有不同,却同样令人慨叹。我在一次活动上做完演讲时,她找到我,问是否可以跟我谈一谈她的事。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9岁的男人,这个人志向远大,在追求金姆时非常执着。最后,她和父母终于被其“热情”、“毅力”和对二人未来生


第四章“我就是一切.” 自恋型人格 4(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