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我就是一切.” 自恋型人格 4  危险人格识别术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4) 目录 下一页(2/4)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tshu.com/43187/5.html

活的宏伟计划打动了。但结婚之后,无论金姆做什么都不能让他称心。起初他还只是在私底下侮辱她,骂她“无知、痴呆、愚蠢”;但很快,他就不避外人地对她恶语相向,令金姆颜面全无。他甚至连自己在政界的失败都要归咎到她的头上,却假装不知道—金姆及其父母也是后来才发现—他只是个牛皮精而已,一点儿本事没有,只会纸上谈兵。她的朋友们都疏远了她,因为她的丈夫不喜欢跟“档次不够”的人相处,每次朋友来访都闹得很不愉快。金姆告诉我说,10多年了,一个愿意到她家里来做客的朋友都没有,她也很少出门,生怕丈夫再去惹麻烦,也怕家丑外扬。孩子们同样是在他的惩罚和责骂中长大,她也不愿去插手干预,除非“他的言行实在过分了”。大多数时间里,她听任丈夫对她冷嘲热讽、侮辱诟骂,似乎已经麻木了;因为,用她自己的话说,真去惹他会更麻烦,“不值得”。她还说:“跟他已经再没什么好争的,也没什么值得维护的了。”金姆所遭受的虐待并非来自拳头或棍棒,而是日复一日的刻薄和羞辱。我看过她年轻时的照片,20年前的她美丽快乐、容光焕发、充满朝气;我遇见她的时候,她还不到50岁,却早已身心疲惫、万念俱灰,脸上的沧桑和痛楚分明记载着22岁结婚以来的煎熬。她的心已经死了。我记得金姆和米莉亚都跟我说了同一件事,尽管表达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要是结婚前我就看透他是什么人就好了。”作为父母,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并没有正常父母那种无私的爱。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所以,他们的孩子当然也得是完美的,所以,他们会逼着孩子样样都要做到最好,即便孩子不喜欢、不擅长也不行(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孩子也会努力去做)。而他们的标准永远都没有尽头,“你怎么没得a呢?”“连大学代表队都没入选,你太差了”“我知道,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的”……想一想那些“星妈”,想一想那些在孩子的足球赛上横眉怒目的爸爸,再想一想那些因孩子没能考入自己的母校、因女儿没能女承母志加入同一个女子社团而感到羞耻的父母……或者,他们只把孩子看作换取财富和名誉的工具。比如说,他们会逼着孩子去参加各种选美大赛、体育比赛,让孩子上电视,或去参加公共活动、商业演出。他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从不承认他们的自恋本性在幕后操盘手的声誉中获得快感。对自恋型人格来说,灯光最终是属于他们的,哪怕需要在孩子那里中转一下也行,但绝不能熄灭。在我的一次行为学研讨会上,一个已经成年的孩子说了自己的经历。她的母亲是个自恋狂,残酷地逼着她去参加体育竞技,她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成年后就跟她母亲断绝了一切来往。她的感觉是“被利用了”,而这让她们的母女关系扯开了一道无法弥补的裂痕。如果儿女在运动、学习、外表、顺从等方面表现不好,那么自恋型人格的父母就会开始疏远他们。最终,这些孩子会被他们看作累赘,而不是天伦之乐的源泉。有些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把孩子看作奴仆。卡琳娜就是这样一个母亲。进入50岁之后,她开始从她所谓“社会底层”家庭收养孩子,并培养他们在自己家里干活。她对他们说(即使当着外人的面),等她老了,他们就得照顾她,因为是她“解救了他们”,这是他们“欠我的”。太可悲了,要贬低别人竟然是如此简单,对自恋型人格来说更是如此。最后,据负责这起案件的临床医生说,那些领养的孩子终于逃脱了那个自私女人的魔爪。但是他们已经受到了伤害。一个孩子就对法庭指派的法律顾问说:“哪怕是在孤儿院里都比这里好。那里虽然没有父爱母爱,至少我不会觉得像个奴隶。”看到了吧,“灰姑娘”所受的虐待在现实中就有啊。更有甚者。据有些不便透露的案件,有的孩子饿了没有饭吃,病了没有药也没有大夫,只因为他们那自恋狂父母嫌麻烦,或觉得没有抚养照料孩子的义务。这些孩子或者被拴在床上,或者被锁在屋内,或者被送给别人抚养,甚至被其父母杀死。那些可怜的孩子简直令人心碎,他们总在拼命寻求父母的关注,哪怕是每隔几分钟,甚至几小时有一次爱的表现也好……却不知道他们的自恋狂父母永远都不可能像他们所梦想的那样来爱他们。长大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当初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和关怀是多么少,为此他们付出了何种代价又附加了什么样的条件。要是他们有事了,其父母或者是漠不关心,或者是说这样的话:“自己克服吧。”“没那么糟。”“别哭哭啼啼的,跟我的经历相比,你那破事算什么。”……一个名叫阿曼达的女孩在读了我的书之后给我写信,向我寻求建议。早已成年的她仍摆脱不了自恋狂母亲所留下的情感阴影。当问及童年时,她告诉我,她“从来都没有感受过母爱”。从来都没有。那种感觉是多么令人难过啊。她觉得永远都不能讨母亲的欢心,在后者眼里,她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对的。她的母亲总是在盘问、质疑、命令,从来不会请求、询问,或关心一下她的所需所想。现在,阿曼达总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活得没有意义,却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看来,其原因要追溯到她母亲对待她的态度—在她看来,阿曼达百无一是,一文不值。阿曼达的事只是类似童年阴影的冰山一角:如

第四章“我就是一切.” 自恋型人格 4(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