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4  科举出仕(士)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tshu.com/93304/384.html

售卖。虽如今开市已有一段时间,不过距离闭市也还早,最后赚得可能不如预想的多,但应该争取保本的。”

“黎大人,您真是一个遵守承诺的人!我们迟到这么久,您还给我们留着洋馆和商馆,实在是太仗义了!

黎大人您这样仗义,我们勒紧裤腰带省着吃,就为给您省下一袋‘金米‘,也是值得了!”

约翰逊所说‘金米‘,就是黎池所认识的玉米。所谓勒紧裤腰带省着吃,才省下的一袋玉米,约有五十斤。

五十斤左右玉米,做种子播种的话,黎池根据前世年少时的经验,估算了一下,一亩地需三四斤需要种子,这些玉米能够种十二三亩地了。

至于约翰逊飘在海上,前途迷航、生死未卜时,还记得勒紧裤腰带,从嘴缝里为黎池省下五十斤玉米?

这件事的真实性,黎池心中是存疑的。恐怕是为能多活一段时间,免得在找到航线靠岸之前饿死在海上,这才勒紧裤腰带节省着吃的。

不过约翰逊给了他五十来斤玉米粒,黎池是真心感谢他。至于那些漂亮话,听一听也就罢了。

除一袋玉米粒外,约翰逊还给了黎池三袋棉籽。因为浸了水,有一些种下去能不能发芽还不一定,不过总有能生芽的,一茬一茬地种上几年,大燕百姓在冬天时,总有能穿上棉袄的保暖的一天的。

花了三天多时间,红薯收挖完毕。

虽这个时代,土豆和红薯都是纯种的,个头都不及后世杂交和转基因过的土豆和红薯大,但在稍微精心侍弄的情况下,收成也还是不错的。

而且相比起来,红薯的产量比之土豆的,又要更高一些,几乎能够翻倍了。

一亩地,能产土豆三千斤左右,能产红薯五六千斤。十亩地红薯,就是五六万斤红薯了。

不过,因为红薯的种植是薯秧扦插种植,其实比切块种植的土豆,货物还要省种子些,所以收挖的五六万斤红薯,不必都运到京城去。

最后出发时,黎池只装船了一万斤。剩余的红薯,给莲花港老农家留下一小部分,一大部分卖给了各地大燕商人。

七月初一,宜出行,诸事皆宜。

离京两年多的黎池一行人,乘着来时的官船,船上装着一万斤红薯、五十斤玉米和三袋棉籽,在西洋商人、大燕商人和羊城百姓的目送中,驶离了番禺港。

八月初二,一艘离京近两年半的官船,驶进京城运河港口,靠了岸。

作者有话说:

关于红薯和土豆的产量,渣作者不是吹牛,不信你们去百度→_→

第173章

去年商贸司初次开市时,黎海说动了几个村中族人,从王家船行购置了一艘船,南下羊城参与了海贸。

去年是赚了不少钱的,今年的时候,黎海他们依旧装着一船货,南下羊城,参加了第二次海贸互市。

不过黎池一行人离港、北上京城时,黎海他们还留在番禺港,两伙人没能同路。

因黎溏当初已决定多学习三年,再下场科举,到时就参加贞文二十八年的乡试。若成功通过乡试,就参加贞文二十九年的会试和殿试。

如今是贞文二十六年,距黎溏下场考乡试还有近两年的时间,说早也还有些时间,说晚也应该潜心备考了。

黎池可以想象他回京之后,接下去会是何等忙碌的日子。但黎池想着京城到底人杰地灵,比浯阳那个小地方,更易于备考乡试,黎溏又是自己的亲弟弟,就没有将他留下等着黎海,与堂兄一起回浯阳去。而是将黎溏带上船,跟着黎池一起回京城去。

八月初二,日头当顶的中午时分,黎池一行人乘坐的官船,在运河京城口岸靠了岸。

黎池他们乘坐的官船,是能在近海航行的大船,看着尽显巍巍气势!甫一入港,就引得岸上众人的瞩目,不少人都好奇地纷纷议论。

“那船真是高大啊!与我们平日里见到的船完全不同!”

“如今正是八月份的时候,许是南下羊城海贸的商船?也只有在海里航行的船只,才有那么大了。”

“嘁!”一力夫听到旁人的议论,翻个白眼嗤笑道,“那船上偌大一杆旗,旗上斗大不止的一个‘燕‘字,看得见不?那哪是商船,一看就知是官船好不咯!”

众人一看,果真是一艘官船,不过要比他们平日里常见的官船,要高、要大上许多!

岸上众人之中,有好奇不知者,也有恰巧知道那艘船的来历的人。

“那是两年多以前,南下羊城筹建南海商贸司的黎六元,乘船回来了?”

“应该是的,两年多之前,我亲眼见到那艘船驶离码头的。”

“那船上回来者,就是那黎六元?年纪轻轻,就已入了文渊阁,成为了阁臣,其仕途实在是一条通途啊……”语气羡慕的,是一个读书人着装的书生。

黎池的科举仕途,几乎是全天下有意科举入仕的读书人,所畅想的、所羡慕的。

“唉!”


分卷阅读384(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