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我说参同契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目录 下一页(5/7)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tshu.com/81230/1.html

敢这样大胆吹牛的!可以说世界上吹牛吹得最厉害 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即使只是一种假设,也只有中国文化敢 这么讲。其次,道家提出来,可以利用自己r体的生命功能 返老还童,长生不死。外国任何文化也没有敢这样说的。将 来有没有不管,至少过去没有。

所以讲到中国文化的特点,只有道家的思想具有这一种

―》 特点。比较接近的是印度佛家的文化,但是佛家在这一方面  是不愿多提的,只是偶然露一点消息。在释迦牟尼佛的许多  弟子当中,他特别吩咐四个人“留形住世”,把r体生命留 在这个世界上,等到下一次地球冰河时期过去,另一个劫运 来了,世界太平的时候,才j代给下一位成佛者,然后他们 四人才可以入涅槃,离开这个r体。

据我所知,只有佛家有这么一个说法,有一点接近中国 文化这一方面的消息,这是其他人类文化所没有的。所以我 们站在自己中国文化的立场看来,这一点很值得骄傲。

可是千古以来,究竟有没有不死的神仙?我们从小读的 ,听的传闻,乃至丹经、道书、神仙传上都说有不死的 神仙,甚至现在还有朋友来讲某某地方的山d里有神仙。问 他见到过吗?没有,是听某人说的,某人又听他表哥说的, 一路追踪下去连影子都没有了。世界上说神仙说鬼,多半都 是如此。

龙代表的意义

前几年有年轻人提倡所谓龙的文化,这是很有趣的一件 事。年轻人当然有他的理想,可是这样的提法是不大妥当 的,因为中国远古文献并没提到龙的传人。《易经》上再三 讲所谓的龙,不过是我们所用的一个标志而已。孔子是非常 佩服老子的,弟子彳ii问他,老子在你心目中究竟如何评价 呢?孔子说:鸟,我知道它能够飞;鱼,我知道它能够游; 兽,我知道它能够走;至于龙,我知道它能乘风云上天,而 老子他就像龙一样。

我们古代所讲的龙不是西方神话的龙,更不是已经绝种 的恐龙。我们这个龙是四栖动物,能够飞,能够游泳,能够 陆地上走,能够钻山入d;能够变大,变成宇宙那么大;能 够变小,比一根头发还要小。所以龙所象征的就是“隐现无 常,变化莫测”,也可以说不可测。古人画龙从不画出龙的 全体,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见尾就不见首。这个动物 在古代究竟有没有我们不管,至少是民族自我表达的一种象 征,就像有些民族用狮子、美国人用老鹰来表达自己的民族 精神一样。

《参同契》提出来的,是老庄的思想观念、《易经》的变 易法则、丹道的修炼方法。三样的原理相同,只要懂了某一 面的道理,对于生命真眩就把握讀耍这是《参同契》书名 大致的来源。历史上相传,作者是东汉魏伯阳先生,道家称 他魏伯阳真人n颐墙病蹲子》的时候提到,“真人”这个 名称是庄子所创,得道的人才能叫“真人”k以后来道家 道教的神仙都称做“真人”d敲聪喾吹哪兀课颐敲挥械玫馈〉亩际恰凹偃恕薄k谓假人,道家的名称叫做行尸走肉,把 我们人类骂惨啦!没有得道的人走路,只是尸体在走,其中 无物,其中无道,中间是空洞的?br /

历史上这位魏伯y,学术地位很高,官却并不大。很奇 怪,中国历史上学问好的人,官大的并不太多;官大的,学 问又不一定成比例地好。不过,中国上古的文化,事业功名 与学问是一路的,文武是合一的,后世把文武分途了。魏真

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道家神仙传上称他火龙真人 条

浑身带火的奇怪的龙。可是在东方,我们晓得,龙都是带雨

我说《参同契》(上) 带水的。

宋俯口中的异墙

过去的中国文化,由于儒家是学术的正统,对于佛家、 道家的思想都有一点批判态度,所以旧的观念称佛、道两家 文化为“异端”。“异端”是孔子《论语》里头的一个名词。 后世像宋朝以后的理学家我叫他们理学家,并不一定承 认他们是正统的儒家他们排斥佛、道两家,称两家为异 端之学,好像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旁门左道。但是孔子并没有 骂佛、道两家异端,是宋儒擅用了孔子的名词,自己又不懂 这两家的学问,就是普通说“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同样的 道理。

所谓异端就是偏见,孔子称一般有偏见的人为异端。 “异”就是不同,“端”就是另一头,另一头当然是偏见了, 当时并不是指佛、道两家。后世宋儒理学家,共有五大儒, 最有名的朱夫子朱熹,我们中国文化受他的影响有数百年之 久,实在太大了!宋朝以后的儒家变成朱夫子的儒家,招牌 虽打的是孔孟老店,老板换了朱夫子。本来另外有一个股东 合作的,后来被朱夫子赶出去了,就是陆象山陆夫子。朱夫 子注了四书,从宋元到明朝,要想考功名做官的话,非用他 的思想解释四书不可,否则是考不上的。假如我生在几百年 前,人家问我《参同契》看过没有,我说看过,那我就是异 端,也就不能考功名了。

整个明朝三百年,朱元璋朱和尚当了皇帝以后,要拉一 个有名气的同宗,光宗耀祖,就认了朱熹先生。他所注的四 书就成了国家标准版,致使中国文化染上了重症。朱熹的观 念对与不对,我们暂时不加讨论,那是儒


第 1 部分(5/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