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兄弟命运 下  隋唐我来了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77tshu.com/40515/8.html

(观史是为了鉴今,在封建王朝的宫廷中,无所谓真正的亲情友情爱情。手足相残之事,屡见不鲜。观其血,寒己心,暖亲朋,这应当是杨广这几个弟弟的结局所带给我们的警示。)

杨俊的弟弟,也就是隋文帝杨坚的第四子,名叫杨秀。

史书对杨坚的这几个儿子最初评价都颇高,《隋书·文四子传》形容杨秀:

秀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惮。

不难理解,杨秀是一个长相俊美,且武艺高强的公子。如果我们仔细留心的话,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史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皇帝或者重臣的儿子,有文就有武。比如说曹操和卞夫人所生的大儿子曹丕、三儿子曹植等皆习文,但二儿子曹彰习武,杨坚的大儿子杨勇、二儿子杨广、三儿子杨俊虽说都有带兵的经历,但是史书极少花篇幅来描写他们的武艺,唯有写到四子杨秀时提到了“多武艺”,古时候考量一个人的武艺,并不像现在很多影视剧里演的那样,有一套又一套的华丽动作,而是主要考三项,力量,马术和射术。力量是最重要的一项,很多史书上记载的武艺高强之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力气大,比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除此之外,马术和射术也必不可少,孔子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御”就是指马术,放在孔子那个年代主要是指驾车是否平稳,是否懂得那个年代的“交通规则”;放到练武场上就是马术了,“射”就是指的射术,不仅要射准,更要射快。我们都知道这些考试科目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首创的,隋朝没有,因此习武彼时尚不能成为入朝为官的必要条件,天下读书人都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路线上缓缓蠕动着,而正因如此,杨秀“多武艺”的才能才显得更加与众不同,并且在古代的官修史书中,直接点明某个人武功高强的并不多,这或许也可以证明杨秀这个人武艺的确非凡以至于让《隋书》的编纂者们特别加上了这句描述。除此之外,笔者发现这个特点的影响远远不只限于政治界和贵族之间,甚至扩展到了文艺界和民间。比如后来建唐的唐高祖李渊,他和正妻窦皇后的四个儿子,按照正史的记载,分别为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都是以习文为主的,《新唐书》记载李玄霸:“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辩惠”之意,正是聪慧灵秀、能言善辩,这与读书和积累自然分不开,可见李玄霸也不是个习武之人,并且年幼夭折,所以身体应当不是很好,完全没有习武的可能。不过,熟悉隋唐小说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在《说唐演义》这部小说中李渊有一个憨傻的儿子李元霸:

生得嘴尖缩腮,一头黄毛束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使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锤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

李元霸在小说里为大隋十八好汉之首,喜怒无常,嗜杀成性,掌中一对擂鼓瓮金锤横扫千军,天下无敌,小说家描写他杀人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揪住两腿,然后撕成两片,即便不读小说,恐怕也能想象到画面之血腥、下手之狠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他的历史原型却是一个年幼夭折、聪颖善辩的孩子。小说家们将年幼孱弱、善于辩论的李玄霸的形象附着在了一个武功天下无双的李元霸身上,可谓匠心独到,也足见文武调和的状态在文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与杨俊类似,杨秀起初也被杨坚派到各地去担任官职,比如益州刺史、总管;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等。但是,杨坚对杨秀始终放心不下,他曾经对独孤皇后说:

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

杨坚的意思是说杨秀必因性情险恶而吃亏,我在世的时候尚且不虑,但日后兄弟之间必然反目。他的预言非常准,杨秀后来果然触怒了杨广,此是后话,实际上早在与杨广产生摩擦之前,杨秀的一些行为已经让隋文帝杨坚恨之入骨。笔者总结,杨秀一共有两个行为让杨坚气恨难消。

第一个行为,请求增加僚属。杨秀常年在蜀地任职,当时的兵部侍郎元衡奉命出使蜀地,两人性格相投,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杨秀是个武人,说话爽直,便将自己希望在蜀地扩大幕僚、增加官佐的想法告诉了元衡,希望他转达给隋文帝杨坚。杨秀大概不太懂得如何揣摩别人的心思,他不明白父亲杨坚最忌讳的就是儿子骄傲自满,更不用说意图拥兵自重,且不论杨秀究竟是否真有这个想法,单是增加幕僚的举动便足以让杨坚寝食难安。

果然,元衡将此事转达给隋文帝杨坚之后,杨坚的反应很简单:上不许。史料没有对杨坚的情绪做过多的描述,但相信人人都可以想象到杨坚此时应是何等的怒气填胸!

第二个行为,派亲信随军出征。大将军刘哙奉命征讨西爨的时候,杨坚派了一个叫杨武通的人率兵作为后援跟进。杨秀趁机派了自己身边的一个叫做万智光的“嬖人”,到杨武通军中任行军司马。“嬖”是宠爱、宠信的意思,“嬖人”自然就是指皇帝或藩王身边那些善于迎合奉承、口齿伶俐的亲信。这样的


第八章:兄弟命运 下(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